COMMON SENSE
疏通常识
时间:2025-06-02 05:43:46
1984年8月22日,作为一名军校的见习学员,我有幸随师长刘玉尊赴老山主峰,进行94团工事构筑情况的检查与指导。我们的任务是检查防炮防雷等措施的落实情况。在完成了对连指所在阵地的检查后,我们迅速分配了任务。李干事和他的同事负责检查2排阵地,而我则负责检查3排阵地。
3排的防御阵地位于连指阵地的侧下方,这里距离敌方前沿更近,因此行动必须格外小心谨慎。当我到达3排阵地时,排长向我详细介绍了敌我双方的情报以及阵地的相关情况,并带我查看了本排的所有防御工事。我发现,这个排的防御工事已经做到了基本的战斗要求,工事的构筑也相当规范,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和周围的自然资源,显示出阵地建设者的细致和努力。尽管这些工事都是简易型的,还无法抵挡敌方大口径火炮的直接攻击,但在这样一个远离后方、交通极为不便的地方,且在无法立即构筑永久工事的情况下,已经尽力而为,实属不易。
排长对我非常热情,像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,他一口气与我聊了很多事情,从战斗状况到阵地生活,从个人想法到一些生活琐事,话题广泛而亲切。他反复感谢我们师部领导的到访,而我作为所谓的“师部领导”,感到无比惭愧,心中暗暗决定要把这里的真实情况如实汇报给师长。由于工作安排,我与排长告别,离开了阵地。
经过两天的检查与观察,我深刻感受到老山主峰前沿阵地的防御工事仍然相当薄弱。尤其是经历了7月12日越军反扑炮火的摧残和接连几场暴雨的冲刷,许多工事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。虽然前沿阵地上已经有了堑壕、交通壕、射击、观察、掩蔽等基本的防御工事,但许多工事的构筑标准仍不够规范,亟需完善。尤其是在堑壕和交通壕的建设上,由于老山主峰的土质松软,部分崖壁易于坍塌,因此在薄弱地段需要使用就地取材加固工事,明显暴露的地方要加强伪装,避免被敌人发现。
射击、观察工事也应按照更严格的标准来建设,不能仅仅在堑壕上开个口,堆几个土袋就算是工事,而要根据战斗需求合理规划构建,形成有效的交叉火力网。同时,掩体胸墙的厚度要达到1.2米以上,以防止敌人子弹或弹片的穿透。在掩蔽工事方面,更不能出现不符合常识的设计,比如在壕沟底部开挖猫耳洞,这样的设计在大雨来临时容易积水,威胁到人员安全。掩蔽工事的底部应高于堑壕底部,确保安全。
至于指挥所的建设,其防护措施还需加强。由于多为木质结构,其抗击炮火的能力较弱,因此必须修建坚固的防护门和必要的防火设施。同时,阵地上的地雷也需要定期补充,以防止敌人通过偷袭等手段突破防线。除此之外,阵地外的截水沟、排水沟等设施需要疏通,防止积水造成不必要的困扰。为了避免迷失在错综复杂的阵地中,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标志。
师长在期间多次强调的防炮防雷措施,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表面人员的活动,保持阵地的隐蔽性。只有在坚固的地下工事内,人员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保障。
8月24日清晨,经过一夜的雷暴和倾盆大雨,云雾弥漫在山谷间,雨后的老山景色别具一格。由于道路泥泞,汽车无法上山,我们只得徒步下山。在山间行走时,我们背着沉重的背囊,穿过茂密的丛林,告别了弥漫的云雾,最终来到了94团3营的营部。
3营作为团的预备队,条件相对较好一些。我们在这里吃了早餐,师长也在这时第一次叫我“大学生”。早餐后,我们检查了后勤物资保障情况。94团的后勤保障点设在一个风景如画的瀑布下方,环境优美。
返回时,我们经过96团的后勤处吃了中餐,然后继续回师部。路过我们的连队驻地时,师长让我下车,我顺利回到了连队。
这次前往老山主峰的考察充实而愉快,收获颇丰。作为一名军校的实习学员,我从未想过能够有机会随师长亲临前线,视察战情,这样的机会可谓是难得的幸运。同时,作为师长的随行人员,我有机会深入到94团部队,亲身走访了前沿阵地,对主峰防御工事和防御态势有了全面的了解,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。
回想当初被分配到麻栗坡时,我曾因不能上一线而感到失望。然而,当我来到师工兵连后,内心却渴望着前往前沿执行任务。这几天的前沿视察让我感到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。虽然我们没有遭遇敌军炮火或正面交火,但我已经能够切身感受到战场的紧张氛围,感受到与敌人对峙时的压力,体会到坚守阵地的艰难与神圣。战争中的每一刻都充满了挑战与使命感,这种感觉让我明白了作为军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此外,我也从师长身上学到了很多,他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印象深刻,并受益匪浅。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在战场上应对挑战的信心。
经历了这次战火的洗礼,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,也为未来的军人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